侯聪,女,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农学院团委书记,先后负责过学生事务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助、教育发展、学生党建、共青团等工作。曾获评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先进工作者”、湖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荆州市“优秀共青团干部”、长江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多次荣获校“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标兵团委书记”等称号,所负责的分团委连续两年获评“五四红旗团委”。曾在2017年、2019年、2020年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辅导员专项一等”。先后发表论文3篇,主持校级学生项目3项。
侯聪自2013年入职以来坚守为党育人的初心,把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创新方式,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意识情怀。同时,她矢志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积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融合理论知识,提升学科素养,带领的暑期实践实践队获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优秀小队和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入职以来她时刻牢记辅导员的光荣使命,一直坚持责任与爱心同行的原则,“引”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
心中有党,自觉履行为党育人使命
“老师,请问转专业工作什么时候开始?”这种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问到了。开学至今,侯聪发现一些学生入农学不爱农,思想极不稳定,没有专业认同感,入学时早已做好了调剂的准备。看到这一现状,侯聪不禁陷入了沉思,学生想转专业,这说明大家对我国农业地位不了解,对农业政策了解太少,对长大农学院厚重的办学成果和发展潜力不了解。
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对专业的认同感,她推行新的思想教育方式。在新生中启动“1+3”固本计划,开展一系列入学教育,积极发挥专业老师和朋辈的影响作用,让学生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熏陶下找到自己的专业方向,同时也解决了他们入学时对以后要“干什么?”、“怎么做?”的困惑。
为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她鼓励学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早进试验地”,通过实施“三早三进”计划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农学院每年科研成果丰硕,在“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中斩获颇丰。
培育优秀典型是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她组建学院首届青马小组,借鉴校青马班的管理方式,从设计组徽、队旗开始,带领小组成员开展演讲比赛、举办各种技能培训、进行素质拓展等活动,为小组成员搭建平台,助力他们成长。当年,青马小组成员在百生讲坛中荣获“金牌活力团小组”荣誉称号。
心中有责,矢志培育乡村振兴人才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疫情爆发正是春耕之时,“防疫”和“春耕”都不能耽误。刚接手农学院共青团工作的侯聪,面对此情最初有些不知所措。
没有农学背景,从未干过农活,农业政策了解有限,此时唯有满腔的热情。但她明白,哪怕有再多的困难也必须要克服,侯聪很快理清思路,一边参加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一边线上组织农学院近1000名学生立足家乡,利用专业知识,走进田间地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脱贫攻坚战做出应有贡献。
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涉农高校的重要使命。“如何让农科学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真正发挥作用?”这是侯聪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每年暑假,侯聪都会带领实践队员走进宜昌市的大山与村民同吃同住,进行入户走访,陪伴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团队带领青少年用粮食种子作画,厚植他们的爱党、爱国的红色情感;他们打造兴农梦想班,展示昆虫标本和蝶翅画,培养青少年的“三农”情怀;他们邀请企业专家和学院教授一同走进田间地头,帮当地村民答疑解惑。两年来,实践团队累计走访调研近300户,完成实践日志100余篇,完成访谈提纲100余份,撰写了3篇调研报告。在《中青校园网》发表稿件共400余篇。实践团队获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4项,市级奖项2项。
心中有爱,春风化雨铺平成长道路
侯聪是一个爱笑的人,一提到她,学生们首先想到的是她灿烂的笑容。9年时间,她先后有5年担任一年级辅导员,迎来了近1300名新生。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做好学生工作。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新生来校前,她都会亲自一一电话联系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来校行程。来校后,她开始掌握学生的“第一印象”,建立“学生个人信息档案”,通过走访聊天、查阅信息档案等方式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家庭情况和志向,曾有同事称她为“活档案”。
“老师,我收到了复试通知,但是我没有适合复试的衣服,你能陪我去买吗?”小王是侯聪入职第一年迎进来的学生。他自幼丧母,父亲在外打工,从小跟着奶奶生活。大三时,家中传来噩耗,父亲遭遇意外不幸身亡,本属单亲家庭的他成为了一名孤儿。要强的他一直不想让同学们知道他的遭遇,可唯一亲人的离世对谁来说无疑都是重大的打击。侯聪得知后,迅速联系他,慢慢的开导他,在精神上给他鼓劲,像亲人一样对他嘘寒问暖,以心对心。最终,侯聪用温暖的言行融化了小王同学心中的坚冰,小王变得更自信坚强,并顺利考取了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生。
学生小李沉迷于网络,甚至沾染上了不良嗜好,多门课程不及格,父亲一气之下要孩子退学,侯聪安抚好父亲的情绪后,隔三岔五的来到小李宿舍与他交心谈心,陪他学习,渐渐的小李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开始主动学习。四年后,他顺利拿到了毕业证,高兴的跑来说:“你是我永远的姐姐”。从此教师节外又多了一份“亲人”的祝福。
九年坚守,行动诠释初心使命。工作中她不允许学生喊她“姐姐”,但生活中她早已成了这帮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九年来她的手机永远处于开机状态,“白+黑”、“5+2”是家常便饭,只要有需要的地方她就在。她是知心姐姐,更是青春守护者。她经常说:长江大学培育了我,我要做一名传递爱的火炬手,将这一份情怀永远地传递下去。